来源:工业头条 作者:雷利甫收藏
2015-10-30 12:42
在李克强总理考察之后,“中信重工在搞创客群”、“总理亲往考察并高度评价”的消息便如插了翅膀一样,在企业和社会大众间广为传播。那么,现实中的河南大工匠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创客故事”。
全国劳动模范刘新安(雷正道摄)
一天只有24小时。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人一样,一天都只有24小时,但区别就在于他们如何利用拥有的24小时。
一年365天,即使一天不休息,也不过是8760个小时。
而刘新安担任机长的FAF260数控镗铣床机组,却能保持年均完成工时20000多小时,成为中信重工工时、产量第一人,连续多年名列公司同类机床之首。
一年8760个小时,年均20000多个工时。而公司每年对他们机组的考核工时是4800个工时。也就是说,刘新安机组一年就完成了四年多的考核工作量。
这就是刘新安,一个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的一线工人,一个中信重工的金牌首席员工,一个“河南省技术能手”,一个“全国重型机械行业高技能优秀工人”,一个执著于和时间赛跑的人,所创造的效率奇迹和效益奇迹。
在中信重工,刘新安始终是时间和效率的代名词。
在中信重工的新形象展示窗口重型装备厂(2006年建成),刘新安和他所操作的世界最先进、加工范围最大、精度最高的意大利英赛贝拉尔蒂公司FAF260数控镗铣床,始终是一张熠熠生辉的形象名片。
2010年7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洛阳企业的第一站就选择了刘新安所在的数控一车间,并和刘新安进行了亲切交流。
2012年5月19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莅临中信重工视察,和刘新安亲切握手,称赞说:“工人伟大,劳动光荣,在一线岗位上能够做首席员工、金牌员工很光荣。我们要向你们看齐,向你们致敬!”‘首席’就是标杆,就是楷模,希望你做得更好,为企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夺“宝”
2007年,中信重机(中信重工前身)新建成重型装备厂,原隶属于重型机器厂的五金工车间整体划归重型装备厂。
当时,在设备问题上,重型机器厂显得十分大方。但在刘新安的归属问题上,重型机器厂却是据理力争、寸步不让!
一番“明争暗斗”,祭出杀手锏、直接找到公司主管领导、以新建厂房、新上装备亟需超一流技术能手“带头”的重型装备厂笑到了最后。
时任重型装备厂厂长兴奋地说:“刘新安是我们从重机厂接收过来的最大的宝贝!”
就在前一年,2006年4月,刘新安以卓越的工作表现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成为中信集团、河南省和洛阳市的“优秀共产党员”。
“宠爱”不止于此。
2008年8月,重型装备厂将刘新安20多年的工作经验,精心编写成了《刘新安工作法》,向全厂500余名职工推广学习。随后《刘新安工作法》,走向全公司。
当时(08年),厂里进了很多高职高专生,这些年轻人懂技术,但是缺乏生产经验,对如何有效利用工作时间还是很茫然。《刘新安工作法》的“横空出世”,无疑给这些刚踏入职业生涯的年轻人,起了很重要的帮助作用。
重装厂数控62车床操作者王雷至今仍然保存着这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刘新安工作法》重实践、可操作,是我入厂后遇到的最好的老师,对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准备时间大有益处,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件‘法宝’。”
在中信重工,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工作法,刘新安是头一份,至今也是独一份。
时间法则
熟悉的人都知道,刘新安在时间上最“吝啬”。
他常常说,时间就是效率就是金钱!创新就是效益就是金钱!而《刘新安工作法》的核心,就是向时间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
精打细算,分秒必争。对限定的时间缩短、缩短、再缩短,对有限的时间利用、利用、再利用。如果限定的时间是8小时,刘新安就常常千方百计缩短到6小时、4小时,甚至更短。
刘新安说,时间是恒定的、有限的,准结工时﹢机加工时,是限定你的时间,更是你创造时间的时间。
准结工时前移。这是刘新安争取时间的法宝之一。在加工一件活的同时,对下一件活就开始认真策划,如吃透图纸、了解工艺,准备工装卡具等等。准结工时的时间,大部分已前移至上件活的时间内完成,为下件活提前节省了时间。
高效利用。在加工活件中,设备在运转,刘新安的团队也时刻在转动。粗加工时,下道工序在紧张筹措之中,刀具在刃磨,工装在准备;精加工时,现场在清洁,下个活件的准备已全面展开。没有停机磨刀的现象,没有停机寻找出借工装卡具的现象,时间得以高效利用。
无缝衔接。科学组织、无缝衔接,是刘新安追求的目标。每次加工活件,他都会把影响时间的因素一一考虑在内,加工难点、技术难题、吊活的衔接等等,无不事先解决和策划。活与活之间,工序与工序之间,衔接紧密,不让一点时间因为疏漏而流失。
刘新安说:“作为新世纪的产业工人,二十一世纪是通过业绩和实力来证明自己的时代!什么能够让你脱颖而出呢?我认为就是职业化能力与习惯!”
创新法则
每次接手一个新活件,刘新安都会不断否定旧思维、旧模式,旧方法,重新筛选更佳方案。
合并同类项,是数学寻求简捷的方式。刘新安在工作中也让它发挥了同样效用。不换刀,把可使用此刀的工序干完;不换面,把此面可干完的工序干完。诸如此类,能合的就合并干。
剑走直线,刘新安在工作中致力于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加工编程能简则简,机床转速能快则快,工艺程序能省则省,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就是要走直线……
对取得的成果,无论是优化的加工编程、改进的刀具、革新的工艺,以及其他的实践经验,刘新安都会进行固化,形成“模板”,在干同样的活时不断加以改进、应用,避免出现狗熊掰苞米似的成功一个、丢掉一个。
他还善于“嫁接”,把成功的方法想方设法应用到其他项目,找出其关联点、融合点,进行必要的改进,往往会产生新的创意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我们来说,时间是工时、是效率,而对于客户,时间就是效率就是效益。”
在刘新安的带动下,以焦裕禄精神为精髓的企业文化成为全体员工的精神力量和自觉行为规范。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家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工作效率,用最短的时间加工完成了一大批重点产品。
过去,直径超过5米的大型磨机生产一直由国外少数企业垄断,一般需要30个月才能交货,而现在,中信重工仅用10个月就能生产出来。
中信重工的一家战略客户感慨地说:“交货期的大幅提前,至少可以让我们提前创造10亿元的产值!”
超越法则
刘新安经常与团队成员互相激励的一句话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其最可贵的精神,就是具有不断超越的冲动。
超越法则,也是刘新安工作的一项重要法则。刘新安说,制定目标是实现超越的最有效方式。
2007年之前,刘新安操作的是W160HC镗铣床,全靠经验和手工操作。加入重型装备厂后,厂领导把世界上最先进的意大利英赛贝拉尔蒂公司FAF260数控镗铣床交给了他。
只有高中学历、还从来没有接触过数控技术的刘新安一口应承了下来!
从1986年进厂开始,善于攻关、善于啃硬骨头的刘新安,从来没有害怕过任何挑战。
厂领导专门给他配了两个刚毕业的高职高专生让他带。刘新安却说:“加工技能和经验,我可以教你们,数控技术方面,你们是师傅,我给你们当徒弟!”
每一次“徒弟”编完程序,刘新安都会一个字一个字的全部抄下来,只要有空闲,他就会玩了命地刻苦钻研。
为了进一步学好数控技术,刘新安还专门报名参加了数控技术培训班。很快,徒弟们就发现,刘新安玩起数控编程来,竟然比他们还熟练!
在他的带领下,机组成员的加工技能也得到了迅速提高,先后完成了世界最大18500吨油压机、世界最大磨机、三峡启闭机、720穿孔机、十辊矫直机以及公司自主研发产品5米硬岩掘进机关键部件等公司重点、难点产品的加工任务。他所在的班组,多次被公司授予先进班组、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善于创新、追求超越的刘新安,在荣誉和成绩面前从来不会止步。
2015年是中信重工的转型之年,作为新晋全国劳模和重装厂镗铣床类大班长的刘新安,也在持续进行着自身的转型。中信重工和重装厂正在筹备建设“刘新安劳模创新工作室”,期望他能为中信重工的智能制造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新安说,自己还在路上,一直在路上。
河南大工匠牛、创造大工匠的机制更牛,想听听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怎么说?马上阅读:40个创客群有多大威力?竟让李克强总理亲来考察!>/a>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