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为:《两个人的“峰会” ——张瑞敏会见“物联网之父”凯文·艾什顿侧记》
一个是“物联网之父”,一个是“物联网范式首倡者”。这样的两个人的相会除了用“峰会”来形容还能用什么呢?!
2017年11月10日,一个初冬的上午。在海尔集团董事局大楼的一间茶室里,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和来访的MIT学者凯文·艾什顿(Kevin Ashton)相互交换着关于物联网的看法。Kevin坐的那把明式座椅几乎称得上“大师之椅”,加里·哈默(Gary hammer)、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凯文·凯利(KK)等国际著名学者都是在这里和张瑞敏对话的。
Kevin的名气好像不如他们几位名气大,但却有一个比他们都更容易让人记住的称谓——“物联网之父”。与之一字之差的尊称“互联网之父”被授予了至少不下三人——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温顿·瑟夫(Vint Cerf)、罗伯特·卡恩(Robert Elliot Kahn)等。物联网的历史毕竟还相对短暂,1999年,Kevin使用“Internet of Things” 一词作为一篇演示文稿的标题,之后它无意中就成为了流行词。2013年,牛津辞典正式收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一词,Kevin Ashton无可争议地奠定了“物联网之父”的地位。
据经济学人预测,2020年,将会有500亿个智能设备,平均每人有七个,2025年,将达到1万亿个,城市地区每四平方米就有一个智能设备,从联网的复杂程度和产生的数据量看,物联网比移动互联网再大十倍,并不夸张。Kevin扮演了第一个打开物联网潘多拉盒子的人,放飞了无穷无尽的欲望和困惑。但张瑞敏知道,盒子里还留下一个礼物叫希望。 比尔·盖茨在他 1995 年出版的 《未来之路》一书中写道:“因特网仅仅实现了计算机的联网, 而未实现与万物的联网。 ”比尔·盖茨的“时代之憾”即将了却。科技界从2010年开始,每年都在预测物联网商用的元年,2017年9月20日的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上,张瑞敏在开幕式演讲中采用了2016年为物联网元年的说法。但他同时也指出,18年来,物联网一直没有引爆,而海尔将凭借人单合一模式预计在2018年率先引爆。
引爆的标志是什么?
不是智能制造,也不是云计算,甚至也不是大数据。真正的引爆一定是用户体验的引爆。桌面互联网时代,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移动互联网时代,解决了速度;物联网时代,海尔要解决可情景感知的个性化体验迭代。上个时代的话语设计是这样的,“我有海量商品,你任意来选吧。”海尔把这句话修改为,“我给你提供的解决方案一定是你需要的。”因为,你在我之中,全流程、全生态,无所不在。“我知道你需要什么,你却未必知道”。
Kevin在海尔感受到了这一点,甚至有点惊讶。在和张瑞敏交流之前,他见到了海尔CTO赵峰,共同的MIT背景使他们的交流格外顺畅。Kevin给赵峰提了一个友好的建议,海尔的冰箱可不可以加上视觉功能,赵峰说,海尔的冰箱已经实现了。在和海尔空调的设计师交流的时候,Kevin吐槽了一下美国家庭空调笨拙又浪费能源的现状,海尔空调的设计师马上给他演示了海尔空调个性化空气解决方案。Kevin有点激动了,他说,你们应该把这个方案推向美国市场啊,那里还是一片空白呢!
Kevin对张瑞敏说,我在美国经常做物联网趋势方面的演讲,但知音不多,没想到在海尔看到了真实的物联网经济。他把同样一句话重点重复了两遍——海尔是我见过的在物联网方面做得最快、准备得最彻底的,全世界没有一个企业做好像海尔这样的准备。对比而言,美国企业太落后了,如果抓不住物联网的机遇,美国会陨落的。张瑞敏直言,传统经济的竞争是品牌对品牌,而物联网经济的竞争一定是平台对平台,生态圈对生态圈。因为,物联网的万物互联特征颠覆了产品的属性,一旦某个产品成为了物联网上的一个节点,它本身的产品价值已经失去,用户需要的不再是产品本身的功能属性而是解决方案。比如,在物联网生态圈里,海尔馨厨冰箱(一款智能互联的冰箱)本身已经不能再创造价值,但它连接的400多家有机食品商可以为用户创造健康美食的体验和生态价值。
就拿刚刚结束的“双11”来说,海尔生态圈的三店合一的顺逛平台虽然销售额比不上第三方电商平台,但它的本质和第三方电商平台不同。一是它实现了三倍速增长,增幅最快,二是凡是在第三方平台销售得好的产品大都前期在顺逛社群交互并首发过。也正因此,虽然同样在价格竞争激烈的第三方平台销售,海尔的产品却不用打价战。
Kevin的触动如此强烈,与他的经历有关。
1999年,Kevin在宝洁做助理品牌经理的时候,他在商店里发现顾客最想买的颜色的口红总是没有货。他把这个情况反馈给老板。老板说,不可能啊,这个颜色的口红有库存啊!在他的坚持下,老板派人和他一起去巡视商店,结果十个商店约半数确实没有货。库存数据显示有货是事实,但货架上没有也是事实。Kevin发明了一个办法,给口红装上传感器,问题解决了,市场终端和仓库的数据一致了。这段经历对Kevin很重要,对物联网很重要。因为,物联网在这个时候和用户连在一起了。这个故事为Kevin的“物联网之父”荣誉做了最有说服力的背书。假如和用户体验无关,再先进的技术又有什么用呢。
张瑞敏对这个故事也很在意。他主动跟Kevin谈起这个故事,并为这个故事做了让人难忘的解析。张瑞敏说,产品传感器只是工具,用户传感器才是目的。产品传感器的注意力在传感器上,而用户传感器的注意力却在用户上。张瑞敏一贯反对单纯技术主义至上,大力提倡建立有温度的网络。“用户传感器”这个概念无比温暖,又极为有力。
张瑞敏面前放着Kevin的一本书,《被误读的创新》。“创造力并不罕见,它分布在所有人身上”。他对Kevin说,这本书的所有内容都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了。创新之所以被误读,是因为众人往往把创新当作少数聪明人的事,或少数有钱人的事。把这个误会纠正过来,创新是每个人的事,或者叫分布式创新。这正是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精华,人人创客,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
张瑞敏接着给Kevin分析口红的案例,“你当时发现了口红缺货的现象,报告给老板,老板再派人到市场去查看,再补货”,这个过程就是传统线性管理的弊端,人单合一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海尔的小微是并联的,共同对着用户,协同创造价值。Kevin深有感触,谁说不是呢。所有企业都只关注内部,而不是关注用户。
Kevin对人单合一模式的深刻理解,直接来自于他对海尔COSMOPlat的调研。COSMOPlat平台是海尔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平台,区别与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COSMOPlat创造的是用户,后两者制造的还是产品。COSMOPlat的大规模定制体验可以描述为三全——全周期、全流程、全生态。Kevin认为,用户在COSMO平台上定制产品是社会群体共同创造,时间也非常迅速,这是海尔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Kevin对张瑞敏说,通过COSMOPlat的系统架构,他看到了“人单合一”的真实贯彻状况。“我觉得‘人单合一’这一个东西很了不起,是因为它让海尔人一切准备就绪,给海尔充分的能力来迎接这个关注外部的时代。我看到你们的COSMOPlat让用户能够在上面加入进来,为你们的平台增加价值,而开放性是一个平台最重要的事情。”
Kevin在书中也分析了这个道理,但要让每个人和用户价值连接起来需要管理模式的创新。放眼全球,至少在大企业里,只有人单合一模式的探索给出了解决之道。同许多来海尔调研的专家一样,Kevin也有一个问题要问张瑞敏,人单合一之于海尔是孤立的个案吗?别的企业能全盘接受吗?对这个问题对好的回答来自GEA的改变。2016年6月6日,海尔并购GEA交易完成。此前十年,GEA的收入下降了10%,2017年,预计增幅在10%以上;此前七年时间,GEA的净利润率增幅是4.6%,2017年增幅预计达到20%左右。巨大的反差背后,人单合一的魔力浮出水面。在GEA的历史上,一直实行的是典型的委托代理激励机制,也叫金手铐,金手铐只铐住30个人,其他人创造的价值和自己的报酬并没有直接关系。原以为,美国传统管理文化在GEA根深蒂固,但推行人单合一模式在员工中并没有遇到难以想象的阻力,反而很受员工欢迎,现在,在GEA中,实行用户付薪的员工已超过1200人。人单合一模式对美国大企业转型的示范意义已初见成效。Kevin的感慨是发自内心的。有一个创新的团队很难,让这个团队有持续的创意更难了,创新的价值和创新的团队很难直接关联,但人单合一解决了这个难题。
海尔解开这一难题的算法源于张瑞敏十二年前捕捉到时代精神的前瞻,但智慧的种子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系统论的基因和对事物本然的追求让中华文明历久弥新,姑且不论系统论和西方文明原子论的高下,单就中华文明的包容性足以青春常驻。传统西方管理的科学方法对海尔从一片废墟之上快速崛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昨天的辉煌和今天的衰落都源于同样的因素,那就是时代。物联网时代来临的时候,如果西方的目光聚焦于东方智慧,请不要惊讶。伊斯兰黄金时代的先知穆罕默德一千四百多年前就有一句著名的格言——“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物联网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公认为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重要经济活动,或下一个风口。与其焦虑地翘首以待,不如马上行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其实几乎同时诞生,但物联网之所以迟迟没有引爆,原因就在Kevin和张瑞敏的对话中。物联网说深也深,说浅也浅。可能当物联网真正热火朝天的时候,大家又会去寻找另一个词汇。如果到那一天,顺着张瑞敏发明的“用户传感器”的概念,新的时代很有可能被冠以“人联网”的名称,而这个名称的最大贡献者要追溯到11月10日这次有意义的相会。
(图片摄影:国祥)
责任编辑:G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