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进入高校讲思政课!并预测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
2017-07-12 18:35来源:工信微报作者:
(原标题:《苗圩为部属高校师生讲授思政课 勉励青年学生在建设制造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成长成才》)
7月10日上午,哈尔滨工业大学活动中心301报告厅座无虚席,一堂特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在这里进行。主讲人刚走上讲台,抛出的一系列问题就引发了现场师生的兴趣与思考。这位主讲人就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
建设制造强国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篇章。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迈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第一步,引发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部属高校广大师生也积极投身其中。苗圩以此为切入点,与现场师生就建设制造强国有关情况及部属高校的使命担当展开了一场深入交流。
苗圩指出,无论从世界工业革命历史,还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实践看,制造业都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人才的主要聚集领域,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列举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崛起的实例,并通过对比分析旧中国、新中国成立后30年、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工业经历的一穷二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变化,阐述了“制造业兴则国家兴,制造业强则国家强”的观点。他指出,在看到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与世界主要制造强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的客观现实。

《中国制造2025》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苗圩用“一二三四 五五 十”即“一个目标、两化融合、‘三步走’战略、四项原则、五条基本方针、五大工程、十个领域”生动地向师生介绍了《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



基于对历史发展脉络的纵向分析和对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的横向比较,苗圩指出,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是创新的根基,是实现制造强国梦的关键。未来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通过详实的数据和鲜活的案例,他对美、德、日、韩等国将人才作为制造业竞争的核心资源、推动制造业崛起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深入剖析,对比我国发展现状,他指出,由于中高端人才、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军人才、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的匮乏,人才不足成为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突出短板。正因如此,《中国制造2025》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人才作为根本原则,坚持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苗圩以《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十大重点领域为例,通过表格清晰明了地分析了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以及科研开发的优先方向。他勉励同学们说,制造业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制造业将为你们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要想建成制造强国,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最先进的技术是买不来的,只能靠我们自主研发。人才是创新体系中最核心的要素,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制造强国最紧迫的任务。建设制造强国,必须走从人才强到科技强再到产业强的发展路径。

苗圩指出,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部属高校理应承担起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在传承中担当使命。部属高校是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培养包括国防科技工业在内的制造业所需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构成人才培养的有机体系。在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实践中,特别需要发挥好这个体系的整体功能。
苗圩结合部属高校办学实际和优势特色,系统阐述了部属高校共有的3个典型特质,即底蕴深厚的军工特色文化、始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使命担当、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特质。他对同学们说:“进入部属高校就读,好比进入一个大熔炉。几年之后完成学业,你们将得到怎样的锻炼,拥有什么样的知识和品格,与这个熔炉的品质紧密相关,这对你们走向社会、服务国家至关重要。希望同学们深入思考自己所处的熔炉有什么特质,从而更好地定位你们的成长成才方向。”
责任编辑:gy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 · 《求是》刊登苗圩专访: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制造强国战略2018-01-05
- · 苗圩: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英国“现代产业战略”对接2017-12-22
- · 人民日报专访苗圩,解读十九大报告“现代化经济体系”!2017-11-23
- · 工信部部长苗圩解读十九大报告: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2017-11-08
- · 我国“新型工业化”目前啥情况?听听苗圩等四位党代表的...2017-10-20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