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电董事长斯泽夫:我向来对合资不感兴趣,合资培育不出伟大的企业!
2016-07-25 12:27来源:工业头条作者:康晓博
2016年7月23日,“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自主创新”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在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哈电集团董事长斯泽夫出席论坛,并发表了主旨演讲。
工业头条为您梳理了如下观点:
1、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是劳动对象的进步,而是劳动手段、劳动工具的进步,制造业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2、躺在资源上是发展不起来的。沙特、阿联酋依靠石油拥有巨大的财富,但是没人会认为他们是制造强国;相反,日本、新加坡虽然资源匮乏,但因制造业很发达而成为世界强国;
3、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是通过跟国外合资最终成为了伟大的公司;通过合资不可能培育出伟大的公司;
4、中国制造业虽然取得了诸多成就,但存在着大而不强、资源效率低、质量与品牌落后、缺少原创技术等严重问题;
5、在当今整个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投资任何行业都不如投资研发,要真正掌握技术;
6、1800年到2000年的两百年间,人类耗尽了3000亿吨石油;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未来100年需要8倍的能源量才能支撑人类的发展,世界必须要更加清洁高效才行。

今年5月,斯泽夫正式履新哈电集团董事长。这位从底层技术员做起,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制造老兵”对于中国制造业充满了深情。在论坛上,他十分感慨地说道:“制造业虽然很苦很累,但是我终身的爱就在制造业上。”
在他看来,制造业真正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他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是劳动对象的进步,而是劳动工具、劳动方式的进步,比如石器时期对火的运用,工业时期发明蒸汽机,这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而躺在资源上是发展不起来的——沙特、阿联酋虽然依靠石油创造了巨大财富,但没人会认为他们是强国;相反,日本、新加坡虽然缺乏资源,但因为有着强大的制造业,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强国。
出生于1958年的斯泽夫某种程度上见证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他说:“我们上大学时有一首歌,‘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多么美’。我们那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中国如今会这么伟大、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我觉得这得益于制造业的发展,如果没有制造业,中国不会有今天。”

他同时指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史就是对外开放史。他以哈电集团为例,讲述了这种历史——哈电源于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华项目,通过中外合作打下基础;后来则是靠自主发展、自主创新,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大家都知道埃菲尔铁塔,这座塔是法国人的骄傲,用了8600吨钢材;而哈电今天一台百万级千瓦的锅炉,所用的钢材就在15000吨——18000吨!”斯泽夫不无自豪地说道。在他看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是通过合作引进技术,而后再有自主创新,产生自己的技术,进而全面赶超。“前不久GE公司找我,要跟我们加强合作,我说非常好,但是必须得转变观念。西门子是伟大的公司,但是哪一个中国的公司是因为跟你们合资之后变成了伟大的公司?没有。我们是通过合作实现发展,不是通过合资。我向来对合资不感兴趣,合资培育不出伟大的公司。”

虽然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但在斯泽夫看来,中国制造业仍存在一些很严重的问题,比如大而不强、社会资源效率低、质量与品牌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生产能力的提高、缺少原创技术等等。他说,现在市场大环境不好,企业应该做的是“转型”,而不是“转行”,每一个行业的日子都不好过;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投资其他行业,不如投资研发,真正打造自己的技术。“我们可以看看,现在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有哪一项技术是我们中国的原创技术?四大发明之后,还有什么是我们原创的呢?我们都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他不无痛心地说道。
而哈电集团目前做的,就是在核心技术与能力上狠下功夫。斯泽夫指出,哈电现在确定了五大工程: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结构优化、绿色发展,人才为本——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实现清洁高效发展。
“人类从1800年到2000年的两百年时间里大概耗尽了3000亿吨石油;如果按照当今的发展速度,未来100年则需要8倍的能源量才能支撑人类的发展。很显然世界是无法这样发展下去的。我们的竞争对手GE、西门子、阿尔斯通都已在清洁发展方面下大力气,我们必须要更加锲而不舍、要更加努力才行!”斯泽夫说道。
责任编辑:KXB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 · 上海电气助力我国首个海洋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产出绿色甲...2025-10-30
- · 上海电气飞轮储能设备成功落地全球最大光储实证基地2025-10-28
- · 突破!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成功研制全球最大功率电子束流...2025-10-27
- · 打造世界最大容量离心机!上海电气承制超重力大科学装...2025-10-23
- · 霍尼韦尔与LS电气宣布达成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加速数据...2025-10-20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请稍候...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请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