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力特助力西工大突破铝锂铜合金增材制造性能瓶颈
铝锂铜合金因低密度、高比强度和优异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燃料箱、机翼结构等关键部件。然而,传统制造工艺存在材料利用率低、生产周期长、加工难度大等局限,难以满足复杂部件制造需求。激光粉末床融合(PBF-LB/M)作为增材制造技术的代表,通过逐层熔化金属粉末,能够实现复杂结构的高精度成形。然而,高强铝合金的PBF-LB/M成形仍面临热裂纹敏感性高的问题。
当前PBF-LB/M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存在两难困境:传统T6(固溶-时效)处理虽能提升强度,但会导致晶粒粗化,削弱材料塑性;直接时效工艺虽能提高强度,但无法兼顾塑性。因此,PBF-LB/M合金的强度与塑性的协同提升问题成为行业瓶颈。
针对上述难题,西北工业大学王猛、林鑫教授团队采用Ti改性 2196 铝锂铜合金粉末,利用PBF-LB/M技术制备块体试样,并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多阶段热处理(MST)工艺,旨在实现该合金强度与塑性的协同提升。
PBF-LB/M制备的Ti改性铝锂铜合金的微观结构
研究发现新型MST策略能有效抑制晶粒粗化,保留细晶粒,并促进次生Al₃Ti和S′/T₁相协同沉淀。研究突破了铝锂铜合金强度与塑性的匹配难题:在MST欠时效状态下,实现了高强度(515.7MPa)与高延伸率(12.53%)的优异组合;在MST峰值时效状态下,获得了526.2MPa的超高强度,同时保持良好塑性。该工艺为增材制造高性能铝合金的热处理提供了新框架,能够有力推动其航空航天应用。该研究形成成果“Synergistic improvement of strength and plasticity under novel heat treatment approach for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processed Ti modified Al-Li-Cu alloy”,发表于工程技术领域权威期刊Virtual and Physical Prototyping。目前,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10.2。王猛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研究,核心专利"成分及组织可控的激光立体成形方法"获中国发明专利奖优秀奖。
铂力特为此次研究提供了设备支持。团队研究人员借助BLT-S210设备,成功制造出12 mm × 55 mm × 12 mm的铝锂铜合金块体试样。设备通过优化工艺参数,采用280W激光功率和600 mm/s扫描速度,结合0.03 mm层厚及 Zigzag 扫描策略,实现了块体试样高精度成形。配合钛元素添加,有效抑制了热裂纹并细化晶粒,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关键基础。
责任编辑:TYN
- · 海辰储能∞Cell 587Ah大容量电池量产并完成首批交付2025-08-29
- · 东方锅炉中标国内首个350兆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调峰低...2025-08-29
- · 韩国大宇首次批量采购中联重科设备2025-08-29
- · 霍尼韦尔任命刘彼得为智能工业科技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2025-08-29
- · 利元亨复合机器人:智能智造的“柔性新引擎” 2025-08-29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