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为什么从不让二把手接班? 宁高宁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2024-08-29 11:51来源:工业头条作者:孙滢

在全球企业界,一把手退休二把手接班似乎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毕竟,在一般人甚至很多企业的董事会眼里,这样做更有利于企业的稳定。但事情也有例外,GE就从不让二把手接班。据说,在它的接班人计划中,董事会会同时对不止一位旗下业务单元的一把手进行考察、培养。最后,没接成班的也不会留下来当副手,而是离开GE。

那么,GE为什么不让二把手接班呢?他对GE的了解不是比旗下一个业务单元的一把手更全面吗?最近,刷到了《聊一波财经》对宁高宁的访谈,在访谈中,他谈到了这个问题。当时,王波明问到:我看到网上你说过一句话,叫“一把手思维,二把手思维”。你说这个区别很大,你能不能把这个说法给具体化一下。宁高宁答:因为一把手他的职务赋予他的责任更多的我觉得是一个方向性、战略性,当然也包括用人的文化性。二把手起不到这个作用。有人以为(一把手二把手)是差半级,我说肯定不是,这不是半级的问题,是一个不同的工作和思维方法。二把手本身来讲,可以说更多地是做执行性的、落实性的工作。过去我们说通用电气,通用电气从来不会二把手接班,韦尔奇周围的那些副总裁都不会接班的。他都是从下边那些业务——管飞机发动机的、管医疗仪器的,提上一个来当一把手。

宁高宁关于一把手、二把手的看法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于是不揣冒昧,想谈谈我对“一把手思维”的理解。

一、关于方向性。其实,很多人认为方向性就是大的方向。比如节能减排、智改数转等等。但如果仅仅如此,企业一把手还真不需要“一把手思维”——这样的大方向,又有几个企业会弄错呢?我理解,宁高宁所说的方向性,并非是一个宽泛的方向,而是一种结合了市场趋势、企业实际等诸多因素而选定的市场方向,比如中粮集团的“从田间到餐桌,产业链,好产品”。再比如,上世纪90年代,单缸农用柴油机价格战打的如火如荼,一家名叫“常发”的新厂商突然杀入市场,它创始人的杀手锏是:消灭这个行业产品漏油现象等小毛病,外表喷涂上了和桑塔纳轿车一样的油漆。他认为,农民就爱买便宜货的想法是错的。结果,常发柴油机很快就靠着高端形象攻城略地,数年后,已是农机行业数得着的企业——敢于做和同行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事,这才是“一把手思维”中的方向性。

二、战略性。一般而言,没有哪个企业认为自己没有战略,但遗憾的是,很多战略都空泛的很,常常是不知所云。我理解,在战略中,很大一个问题是进行价值判断,即愿意以多大代价去获得什么或者失去什么。在王波明与宁高宁的对谈中,谈到中化集团并购先正达时,宁高宁说:我们过去并购时也是这样,就是说你怎么去定价?什么叫贵什么叫便宜?我说没有买贵,只有买错。这个贵和便宜都是差一点点的事,但是错了,便宜也没用。用冯仑的话说,一把手就是要算那些算不清楚的账!把算不清楚的账算清楚了,才能有可行的战略。

三、关于文化性。在对谈中,宁高宁谈到:你在中化你找不到一张我在C位的照片,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团队,这个东西它不是一个创新性的组织啊。因为它必须打破这个东西以后,你才能够说提一个建议出来。无独有偶,杰夫·贝索斯也认为:任何高绩效的组织,必须有相应的机制和文化,要让组织里的人敢说真话。你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你必须要说说讲真话的重要性。你必须提醒大家,说真话确实可能让人不舒服,但这没有关系,就像科学的本质就是为了揭露真相……如果你想建立你的文化,你要做的,是让掌握真实数据的基层员工敢于否定资深的上级员工。你可以做一些小事让他们获得信心。例如,在我参加的每次会议中,我总是最后一个发言。我的经验告诉我,如果我先说话,即便是那些意志坚强、聪明、高判断力的参会者,也会怀疑,“如果杰夫是这么想的,那我想表达的观点也许是不对的。”所以如果你是会议室里最资深的人,那就最后一个发言。事实上,让资历最浅的人先说话,然后再让资历较深的员工说话,尽量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发言,你就能在不加任何过滤的情况下,听取所有人的意见(以上文字源于TECHUBNEWS新闻部)。

拉杂写了这些,不知是否很好延续了宁高宁先生“一把手思维”的本意,但我想,大方向应该是正确的。当然,“一把手思维”肯定不只这些,但奇怪的是,好像所有的企业家及管理学者都未能将“一把手思维”一一列出,更别谈形成一定的体系了。这大概也是造成全球企业“一把手一定有,一把手思维不一定有”的原因吧!

责任编辑:GXG

收藏评论(0)
分享
  • 正在加载数据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请稍候...

查看所有评论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