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40年市场风云,央企领导你都记得谁?

2024-04-29 15:51来源:工业头条作者:孙滢

人老了,有时难免会怀旧:或想起小时的同学二狗子;或忆起儿时院子里的那棵高大的桃树,而我的怀旧稍有不同,一般来说,都是些和我的生活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和事。说八竿子打不着其实也不太确切,因为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这些人和事毕竟曾让我或凝神细想,或击节赞叹过。比如,我最近开始想到的那些央企领导。

央企领导,在企业界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他不像民企老板那样个性十足,也比地方国企领导更“有范”。这么说吧,在某种程度上,他的举手投足,他的语言体系更像官员。事实也是如此,这些年,我们看了太多今天是央企领导,明天就变成了省长、部长的案例。

尽管如此,我们也决不能把央企领导等同于官员,因为除了少数垄断性行业外,绝大多数央企领导必须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他们的岗位职责要求他们必须承担起企业家的使命。所以,我们在很多央企领导身上,能看到地地道道的的企业家精神。

我能想到的央企领导之一,陈清泰。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当时所在的报社的一位主任带着我们几个年轻人去二汽采访,在采访了几个分厂后,二汽宣传部的同事说陈清泰厂长(当时确实叫厂长)要见见我们。于是,在二汽总部的一间会客室里,我们见到了陈清泰。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当时见面的情景已经记不太清了,但有两点印象还是很清晰的。一是陈清泰很和善,没什么架子;二是陈清泰很善于思考,遇事有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改革很提倡划小核算单位,但陈清泰却说,像汽车这样生产过程连续性强的,不一定非要划小核算单位。

我能想到的央企领导之二,某某。为什么不提具体名字呢?因为当年我认识他时,他还是一个非典型央企领导,敢说敢干,顾忌较少。但人总会成长,所以二十多年后,回过头来看,他是否愿意再提当年旧事就不一定了。所以隐去了名字。应该说,在这位央企领导身上,体现出十足的企业家精神。讲这样一个故事吧,他所领导的这家企业,是先有儿子后有老子,在一群成名已久的企业上面,突然多了一个集团总部,结局是“儿子们不买总部的账”,常常连“管理费”都收不上来。及至这位领导上任时,静心一想,收什么管理费啊?我是正儿八经的出资人、股东,各子公司上缴利润理所应当。上缴多少也应由总部决定。上任不久,他给大家开了一个会,简述完他的发展思路后讲了一段话让人面面相觑,大意是:我们要么一起把它搞好,要么尽快把它搞黄,然后大家该忙什么忙什么去,别在这耗时间。不知是不是这段话起了作用,还是他的真诚打动了大家,反正,这家集团公司很快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成了一家真正的集团公司。再后来,风生水起。

我能想到的央企领导之三,宁高宁。宁高宁我从没见过,但其大名却如雷贯耳。一开始知道他是因为华润收购雪花啤酒,后来他去了中粮,又知道了他的“大悦城”和“从地头到餐桌,产业链,好产品”,而且不知不觉中,竟长期购买了好几款中粮旗下的产品。我对宁高宁的印象是:战略构思常常天马行空,做企业有点举重若轻的感觉。

我能想到的央企领导之四,宋志平。和宁高宁一样,在央企中,宋志平也有点特立独行的感觉。他最广为人知的一件事是“汪庄会谈”。据宋志平自己回忆:

水泥是一个区域性产品,合理的经济运输半径最多只有200公里,所以要做水泥业务,应按照区域组建不同的水泥公司。于是,中国建材在淮海经济区整合中国联合水泥的同时,着手组建南方水泥。

组建南方水泥,我们选择的突破口是浙江,当时浙江的情况是水泥企业群龙无首、市场陷入恶性竞争。浙江民营经济发达,迅速淘汰了落后的小立窑生产线,全省水泥工业完全实现了向新型干法先进工艺技术的转型。但浙江的民营投资又相当分散,有几十家独立的水泥企业参与竞争,激烈的价格战把水泥价格从每吨400多元压到每吨180元,几乎所有的水泥企业都发生了亏损。

我们筛选了浙江的水泥企业,发现其中4家企业的水泥总量占浙江水泥市场份额的50%,分别是浙江水泥、三狮水泥、尖峰水泥和虎山水泥。我们认为,要组建南方水泥就必须先整合这四家企业。当时,这四家企业的情况是都找了外资合作对象,我们恰恰是在这个时候找到了这4家企业的掌门人。

那是2007年春天的一天,我们把4位水泥企业的老总邀请到杭州的西子宾馆。大家在西湖边上的一个茶室里进行了会谈,西子宾馆之前名叫汪庄,所以我把这次会谈称作“汪庄会谈”。

那天的会谈可不轻松,从上午8点多一直谈到傍晚。我当时主要想说服他们放弃和其他企业的合作,因为那种合作相当于他们分别请来“雇佣军”接着打,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而中国建材则希望把大家联合在一起,不再进行恶性竞争。

我还端出“三盘牛肉”:第一盘是价格公允,一律请中介机构评估;第二盘是留给他们30%的股权,以前有100%的股份不赚钱,以后虽然只有30%的股份却能分不少钱;第三盘是把经营层留下来,经过培训转为新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我的这些说法和“三盘牛肉”打动了他们,他们决定接受中国建材的水泥业务重组方案。

我对宋志平的印象是:所有环节尽在掌握,谋略尚未出口,胸中已陈兵百万。

我能想到的央企领导还有几位,有的有过深谈,有的从未谋面。深谈过的,叹其谋略过人、长袖善舞;素未谋面的也为其谈笑风生中流露出的思想所折服。我知道,央企领导确实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公开亮相时,有官员一样的风度,在市场竞争中,他们也会展现出各自的特性,或如鹰隼般杀伐决断,或如头狼般狡黠。总之,他们中的很多人,和其他企业家一样,具有极强的企业家精神,正因如此,才有了现在众多的“新国企”。

责任编辑:TYN

收藏评论(0)
分享
  • 正在加载数据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请稍候...

查看所有评论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