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永动机器人现身,中船重工研制

2018-01-08 10:38来源:中船重工作者:
近日,科技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水下永动机器人现身》一文,介绍了七一〇所和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共同研制的国内首个深海型海洋温差自供能漂流浮标样机,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在国家部委引起强烈反响,并被新华网、人民网等多个主流媒体进行转载。
这种浮标需具备成本低、寿命长、不易损坏、无需日常维护等特点,能长期稳定获取海洋资料,理论上实现了“水下永动机器人”,其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用于全球海洋观测计划(Argo计划)。
目前国际上使用的浮标全部采用锂电池供电,成本高,工作寿命只有3至5年,失效后还会造成污染。据七一〇所工程师田振华介绍,此浮标设计初衷是借助海洋可再生能源,为设备“延寿”并降低污染,因为海洋中蕴含着巨大能量,以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形式存在。其中,温差能是利用水体垂向温度差异汲取能量,其在全球海洋能中储量最大,具有可再生、清洁、输出波动小等优点,尤其适合在大洋中做垂向运动的Argo浮标。但该能源转化技术超前、难度极高,涉及材料、控制、机电、系统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
作为国内唯一通过Argo组织认证的浮标供应商,七一〇所联手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历经4年攻克了海洋温差发电、相变点控制、相变管储能等关键技术,取得多项专利。制成的浮标样机可以搭载CTD(温盐深)、溶解氧、pH、声学、光学等传感器。其核心技术可为我国海洋探测装备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为国家深远海战略探测装备领域提供了利器。
链   接
Argo计划是一个大型海洋观测计划,旨在快速、准确、大范围收集全球海洋上层(从海面到2000米深度)的海水剖面资料,有效防御全球日益严重的气候灾害(如飓风、龙卷风、冰雹、洪水和干旱等)给人类造成的威胁。该计划构想在全球大洋中每隔3个经纬度布放一个浮标,由数千个浮标组成庞大的海洋观测网,测量海水温度、盐度、压力等。
责任编辑:TYN
收藏评论(0)
分享
  • 正在加载数据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请稍候...

查看所有评论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