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管理大师彼得 · 德鲁克和张瑞敏的默契
2017-11-22 07:58来源:海尔集团作者:张伊

未曾谋面的“老朋友”
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书桌上放了一张图片,图片上的图画就好像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样子。画上张瑞敏亲笔注了这样一句话:“企业破产,是因为CEO用来当做组织决策基础的有关外部环境的假设不再符合实际情况。” 他说要用这句话每时每刻警示自己:决策要符合变化的环境。
说这句话的是现代管理学奠基人、被誉为管理学鼻祖的彼得 · 德鲁克,张瑞敏是德鲁克的“书迷”,他把德鲁克的著作比作迷失方向时指引的灯塔。80年代,中国没有一本德鲁克的著作,几乎没有人知道德鲁克是谁,而那时候,张瑞敏就已开始读德鲁克的著作。
80年代的海尔还是个只有几百名员工、资不抵债的小工厂,张瑞敏偶然间读到一本德鲁克的书——《有效的管理者》,里面的一句“管理很好的企业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让他印象深刻。当时的中国企业天天都在想办法做一些激动人心的事情,动辄XX会战、誓师大会,但德鲁克提出企业里的大多数事情都应该当作例行事物去管理。这个说法一下启发了张瑞敏,由此海尔创造了“日清工作法”,解决了管理上的混乱无效问题。这让海尔从濒临倒闭的小厂迅速扭亏为盈,并且摘取了中国冰箱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从那时候起,张瑞敏和德鲁克开始了跨越时空的思想交流,虽然他们未能谋面,却早已成为思想上的“老朋友”。2009年,德鲁克诞辰一百周年,《哈佛商业评论》在全球邀请5位和德鲁克有较深渊源的商业领袖和非营利组织领袖,回顾德鲁克管理思想对自己的启发,其中一位便是张瑞敏。
时代的两位先驱
未曾与德鲁克谋面,一直是张瑞敏心中的憾事。在德鲁克诞辰100周年的大会上,张瑞敏接受《哈佛商业评论》采访时说,他一直想亲眼见见德鲁克,并为此专门托人“走过后门”,可惜最终仍未见到。
这位声望卓著的企业家话语间充满对德鲁克的尊敬之意。

彼得 · 德鲁克
《德鲁克的最后忠告》的作者,美国作家伊丽莎白来到海尔时,曾送给张瑞敏一幅德鲁克的肖像,她说:“很多人给德鲁克画肖像,可能画了几百幅,但是这一幅是德鲁克最喜欢的,为什么呢?德鲁克说这个加上了他的性格特点——谨慎小心。”这不是管理大师的君子之谦,而是告诉人们经营企业的真理:挑战自我,自以为非。
德鲁克在90岁时写了《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书中说,21世纪管理者最大的挑战,就是使组织成为变革的引领者。这位管理界的先知预见到了平静海面下暗涌的波涛。
这是一个剧变的时代,人口结构的变化、信息革命的冲击、制造业的转型,知识工作者的崛起,原有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一夜之间”什么都变了。企业大厦哄然倒塌,就仿佛白垩纪的巨大恐龙,茫然间遭到覆灭。人人都在寻找出路,寻找让自己在时代中生存下来的方法。
也正是那个时候,张瑞敏提出了“不触网则死亡”。当别人筑墙积粮,关起门来应对危机时,张瑞敏带领海尔人拆掉围墙开始了艰难的转型探索之旅。方法,最终被找到了,那就是人单合一。人单合一模式打破科层制,尊重人的个性,搭建平台,在平台上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从而实现平台和创客的共赢。从自主经营体到利益共同体,再到无数个小微和创客,海尔对新的组织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
张瑞敏非常欣赏德鲁克的一句话:互联网最大的影响就是消除了距离。他说,互联网时代,创造顾客就必须和顾客零距离。过去,科斯定律认为企业有边界,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边界消失,海尔“逼着”自己蜕变成平台企业,从做强做大企业转变为做大做强平台。在平台上,资源可以快速配置,用户交互可以更好的实现。海尔构建的大平台就是对德鲁克“互联网零距离”观点的实践。
2013年9月7日,在“中国彼得·德鲁克高层管理论坛”上,张瑞敏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企业家,发表了题为“永远的德鲁克”的演讲,他赞同德鲁克关于互联网的观点,并提出,不仅仅是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都是海尔在互联网时代的颠覆。

如果说,德鲁克是将商业、管理和社会变迁放在一起的融合者,那么张瑞敏就是把融合的设想变为现实的实践家。
两位管理学家的“默契”
11月19日是彼得·德鲁克诞辰108周年,11月16日,第九届彼得·德鲁克全球论坛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比尔·费舍尔教授以IMD商学院教授、海尔集团顾问的身份参加。
在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推广实践过程中,收购GEA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在德鲁克全球论坛上,费舍尔教授在“释放创新与企业家潜能”及之后的“问答环节”分享了海尔收购GEA的案例。他的主要观点是:创新已不拘泥于硅谷地区和初创企业,对于大型的成熟企业领导者来说,同样需要保持创新以应对变化和挑战。
费舍尔教授提出,海尔收购GEA是反向跨越市场鸿沟的典型:这是由于GEA进行的一系列创新,包括再造核心、创客思维、全流程融入、激进式开放、争取成功而非避免失败等。他说,关于创新,我们不能将其看做是名词——即某一个小组、产品或装置,而应将其看作一个动词——是我们工作的方式、改变我们工作的方式。
在大企业创新方面,费舍尔教授分享了海尔在孵化小微方面的实践:海尔的小微是基于解决用户体验痛点成立、并始终围绕用户体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小微有很大自主权;海尔的实践是很棒的创新。
德鲁克曾说,有所成就的人,都从最重要的事情做起。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德鲁克不断探索管理理论的新边界,90岁依然在为管理学著书。张瑞敏创新大企业管理模式,12年进行人单合一模式探索。他们的“默契”,令人感动。
责任编辑:gy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 · 人形机器人“入职”海尔:给冰箱涂润滑油、当大力士搬运、...2025-10-27
- · 利勃海尔航空美国新工厂正式启用!2025-10-13
- · 利勃海尔永川工厂开业,引领齿轮机床技术新高度2025-09-17
- · 利勃海尔为奥地利联邦铁路ÖBB FLIRT Akku列车提供丙烷...2025-09-03
- · 机器人学会洗碗、洗衣、叠衣还需要多久?海尔CEO周云杰:3...2025-07-31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请稍候...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请稍候...























